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有象列仙全传》《太平广记》神仙(16)

来源:个人图书馆-zqbxi    时间:2023-06-08 16:23:49

林灵素、张虚白、萨守坚、孙卖鱼、李鼻涕等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68: 雷隐翁、林灵素

林灵素

林灵素,温州(今属浙江)人。为北宋末著名道士。初名灵噩(一作“灵蘁”),字岁昌(一说字通叟),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以神通威名于世,为神霄派领袖级人物,宋徽宗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


(相关资料图)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林灵素传》载,少时曾为苏东坡书僮,东坡问其志,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

胡人所写《宋史·林灵素传》并谓其“往来淮、泗间,丐食僧寺,僧寺苦之”。《老学庵笔记》又载其为会稽天宁观老何道士所拒之事。早年贫困可知。改从道教后,志慕远游,至蜀,从一自称赵升之道人数年,后得其书(一说即《五雷玉书》),由此能行五雷法。

关于林灵素何时至京、何以得宋徽宗宠信,历来异说多端,矛盾迭出。《宋史·林灵素传》所载“政和末,王老志、王仔者既衰,徽宗访方士于左道录徐知常,以灵素对”。

林灵素既得势,遂纵言“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徽宗依奏,于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下诏,改佛为大觉金仙,易服饰,称姓氏;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不久又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据说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立藏等十二人和五台僧二人、道坚等与林灵素斗法,僧不胜,情愿戴冠执简。太子乞赎僧罪,有旨放胡僧,道坚系中国人,送开封府刺面决配,于开宝寺前示众。此前,重和元年(1118年)四月,林灵素曾上《释经诋诬道教议》一卷,乞颁降施行。

关于林灵素辞归的事,北宋抗金名相赵鼎在传中写道:“五月大水犯都城,帝命先生治之,先生奏曰:此水难治,乃天意以戒陛下。兼此水自太子而得,臣不敢漏泄天机,但试令太子拜之,可信也。即令太子上城,降御香四拜,水退一丈。至夜,水退尽。京城人皆言太子德也。”

先生上奏云:臣初奉天命而来,为陛下去阴魔,断妖异,兴神霄,建宝箓,崇大道,赞忠贤。今蔡京鬼之首,任之以重权;童贯国之贼,付之以兵卫。国事不修,奢华太甚。彗星所临,陛下不能积行以禳之;太乙离宫,陛下不能迁都以避之。人心则天之舍。皇天虽高,人心易感也,故修人事可应天心。斗玺一,大数不可逃,岂知有过期之历。臣今拟暂别龙颜,无复再瞻天表。切忌丙午、丁未甲兵长驱,血腥万里,天眷两宫不能保守。陛下岂不见袁天罡《推背图》诗云:两朝天子笑欣欣,引领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难进退,欲去不去愁杀人。臣灵素疾苦在身,乞骸骨归乡。

又降诏不允。冬,全台上言林灵素妄议迁都,妖惑圣听,改除释教,毁谤大臣。先生闻之,大笑,呼诸弟子并监宫官吏曰:前后宣赐之物,约三百担,自去年用千字文字号封销,籍书分明,一无所用,可回纳宫中。只唤一童子携衣被,行出国门,宣唤不回。帝赐宫温州。《东都事略》云:宣和元年冬十一月乙卯,杞昊天上帝于国坛,大赦天下,放林灵素归山。

《宋史》则记载“宣和元年(1119)五月,都城暴水,林灵素登城厌胜,遭到役夫袭击,徽宗始知其为众所怨。他又与皇太子争道,终触怒徽宗,以为太虚大夫,斥归故里。一说:他登城治水,水势不退,回奏令太子设四拜。是夜水退尽,京城之民皆仰太子圣德,他因而上表乞归。九月,全台上言:“灵素妄议迁都,妖惑圣听,改除释教,毁谤大臣。十一月,与宫祠,温州居住。”不论何说为是,但他因触帝怒而被斥还,当属事实。

这一详明的记载与地方志相似,与宋史大有出入,道出了他的使命:“臣初奉天命而来,为陛下去阴魔,断妖异,兴神霄,建宝箓,崇大道,赞忠贤。”对于奸臣的非难,居然大笑了之。“前后宣赐之物,约三百担,自去年用千字文字号封销,籍书分明,一无所用,可回纳宫中。只唤一童子携衣被,行出国门,宣唤不回。”可见他是个有操守的人,不是谋私利的贪暴之徒。

据说,林道士成了金门羽客、冲虚通真达灵其妙先生后,在太清楼下侍宴皇帝,瞥见了罗列着苏东坡、黄庭坚、秦观等人的元祐奸党碑,就稽首下拜,皇帝怪而问之,林灵素说:“这碑上姓名的人都是天上星宿啊!”还即席作了首诗,诗曰: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皇帝就把这诗随本给蔡京,蔡京惶恐惭愧至极,落荒而逃。从此,中国历史上著名奸臣蔡京结怨生衅。

《宋史》与地方志所记载的一件事是关系林灵素被贬极为重要的信息。史载:“宣和初,都城暴水,遣灵素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将击之,走而重。帝知众所怨,始不乐。”明嘉靖《永嘉县志》载:“后因大水临城,上疏言,国难将至,请迁都避之。”——这话给蔡奸臣抓住了把柄,“嗾全台劾其妖言惑听”。林灵素见此情形,就辞职回到温州天庆观修道炼丹了。

这样看来,林灵素不是《宋史》所说这般无赖,没有与当国奸臣们沆瀣的,而是具有正义感,而且还有先知 预 言 的本事。在林道士离开朝廷8年的1127年,北宋就灭了。

而林道士与蔡京奸臣的斗争并不这么简单,前后好几个回合,道士全胜。

政和年间,宋徽宗依林灵素所言,命天下皆建神霄万寿宫,开神霄录坛。京城神霄宫建成后,徽宗率蔡京和群臣庆贺。早斋罢,徽宗引百官游观,忽吟得上联:宣德五门来万国。蔡京等沉思无以答。徽宗问林灵素:“师能对否?”林应声而答:“神霄一府总诸天。”

徽宗大喜,遂令林灵素修正一黄录青醮科仪,编排三界圣位,校正丹经子书。“每月初七日升座,洎亲王内贵、文武百官皆集,听讲三洞道经。或御驾亲临,亦于座下。”

赵与时《林灵素传》载:“京师大旱,命灵素祈雨,未应,蔡京奏其妄”。请上治罪。可见蔡京已与他发生正面冲突。对此,林灵素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反奏童贯、蔡京等奸臣,是“飞天大鬼母”、“北都六洞魔王第二洞大鬼头”转世祸国,劝请徽宗斩决。他说:“愿陛下知丙午之乱,奉大道,去华饰,任忠良,灭奸党,修德行,诛童、蔡,此祸可免,他时玉府再会天颜,不然则大祸将临。”其后,林灵素又多次假神真降言,警告徽宗:“幸速避地,勿尚奢华,当出圣断,毋听奸邪所败。”

林灵素与奸臣蔡京斗争也很坚定的。据宋名臣赵鼎《林灵素传》云:

先生有一室,两面窗前门后壁乃入靖之处,中有二椅,外常封锁,不许一切人入。虽驾到,亦不引入其室。蔡京疑,遣八厢密探之,有黄罗帐、上销金龙床及朱红椅卓。奏上:林公有僭意,愿陛下亲往,臣当从驾指示。敢有不实,臣当万死。帝即幸通真官,先生迎驾起居,帝与京径入其室,启封关锁,但见粉壁明窗,椅卓二只,他无一物。蔡京惊惶战惧,叩头请罪。先生请问其因,帝曰:蔡京可诛。先生奏乞赦之。

显然,老蔡这次处心积虑的构陷又以失败告终,狼狈不堪。

比如对林灵素在京与太子的矛盾事件的记载可以看出两人的见解相近。赵与时写道:

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立藏十二人,并五台僧二人道坚等,与灵素斗法。僧不胜,情愿戴冠执简。太子乞赎僧罪。有旨:“胡僧放,道坚系中国人,送开封府刺面决配,于开宝寺前令众。”

赵鼎是这样记载这同一件事的:

一日皇太子上殿奏曰:林灵素妖术,愿陛下诛之。臣每日念他自知法力广大,不可思议,如陛下不信,乞宣法师等皆见在京,可与林灵素斗法,别其邪正。时有十四人会于凝神殿,帝宣太子诸王暨群臣观看。

先生卟水一口,化成五色云,中有仙鹤百数,一飞绕殿前,又有金龙狮杂于云间。

某等奏曰:此非也。乃纸龙鹤耳,容臣等讽大神睨,即令龙鹤坠地,化为纸也。太子闻之,喜曰:若果然,则林灵素法伪当斩。正诵叹间,十四人中止有两人能讽,馀者皆不能语言,面若死灰。皇太子叱先生曰:诸人若死,教尔还命。念吮讫,仙龙鹤加百数,蔽日遮云。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68:林灵素

帝曰:此件无效,别有何术?十二人皆伏地战惧,其二人奏云:臣能吮水百沸。宣水令呎,果然。太子擎水盂向帝前,呼先生看。先生取气一口吹水中,水即清冻且结成冰。帝责云:本朝待汝等甚厚,敢来妄言,先生奏云:乞烧木炭一千斤为火洞,表里通红,臣乞与二人同入试验。良久火洞已成,先生云:臣乞先入洞,乞令二人随入。先生入火洞,火不著衣。诸人伏地哀鸣,告太子曰:乞救臣等性命,情愿戴冠执简,听役施行。

皇太子下殿拜告,乞纳皇太子册赎。奉圣旨免罪,惟道坚二人系中国人,不应罔上,送开封府刺面,决配于前令众。宣和元年正月八日,上诏天下僧徒并改称德士。

先生上表云:臣本山林之士,误蒙圣恩,若更改僧徒,必招众怨,乞依旧布衣还乡。圣旨不允,不得再有陈请。

这两段文字除详简之外,没有什么矛盾之处。赵鼎是林灵素同时代人,所以行文如流水,详而如临其境。

林灵素辞职回温州时,只有弟子张如晦辞官随他南下。赵鼎记云:

先生顷在京时,虽宰执亲王不与交谈,亦不接见宾客,惟虚静天师至,即开门对话终日终宵。此外则东西皇城使张如晦者,旧在通真宫,出则同行,坐则同席。宗师法教,独张一人得其妙也。既还乡,则同居永嘉。”

方志中对林灵素的死记载得很有趣:1119年的中秋这天,对如晦说:“可於扈屿灵官山劚地五尺,见石龟蛇则葬我,葬毕宜遂去。”这夜三更时分,援笔题曰:“四十五岁劳生,浮名满世峥嵘。只记神霄旧路,中秋月上三更。”

这时风清月白,忽闻要雷声,稽首而化。徽宗皇帝见遗表,诏守臣治葬。挖地五尺时,果真有石龟蛇出现。棺木一下塞穴中,就“雷电大作,云雾晦总,失其所在。”随葬的有微宗皇帝御赐的七宝数珠,雷霆八角印及冠剑。靖康元年钦宗皇帝派使者来取随葬了的数珠,将要挖开坟,这时“天昏地暗,百怪杂出。使者惊慌失措,跪地叩谢,天才放亮,只见所要的宝珠明当当地已挂在上。这是地方志所载的,修志的人也是一头雾水,因此在文末,记了一句:按旧志记录如右,与《宋史》所载不同。

其实方志中的这些记载与二赵所述基本一致。赵鼎记云:宣和元年八月,忽一日携表见太守,乞为进。及别州官亲族邻里,曰:“尘世不可久恋,况大祸将及,即当辞去。”至十五日既望,命如晦曰:吾法门以付惟汝,尚有六印九符并六丁妙用神机,尽付与汝,世代只传一人,无致轻泄。并七宝素珠一串,如主上来取,即便分付。汝将来当为朝廷全节大忠,今则别去,他时神霄再会。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3:李鼻涕、吹角老兵

吹角老兵

只查到一首诗:

《题谯楼》(作者:吹角老兵,宋代〕

画角吹来岁月深,谯楼无古亦无今。

不如归我龙山去,松柏青青何处寻。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3:李鼻涕

李鼻涕

明朝洪应明《仙佛奇踪》记载:

【白话译文:】

李鼻涕 空杯变酒羞主人

李鼻涕。宋哲宗绍圣初年,刘延仲住在秀州时,(辖境在今浙江杭州湾以北)曾有一位道人路过他家门口,他向道人求药,那道人便将鼻涕和油垢和成丸药给了他,服下之后,立刻见效。那道人因自号“李鼻涕”。

刘延仲请他坐客,说:“今天正好没有酒款待您。”那道人笑道说:“床头放着"珍珠泉’酒一瓶,为什么不拿来招待客人。”刘延仲见道人已知底细,大为羞惭,忙叫童仆拿酒来。道人说:“不必拿酒,只要拿一个空酒杯就可以了。”空酒杯拿来了,把一张纸盖在上面,不一会儿,酒香就飘出来,变成了美酒。坐在那里的人都醉了。第二天,刘延仲请其他客人拿出“珍珠泉”酒时,瓶中已没有一滴酒了。

有一天,李鼻涕到刘延仲家告别,说二十年后某月某日一定会在真州(州名,辖境在今江苏仪征、六合县地)相见。后来,恰好到那天时,刘延仲死于真州。

三才图会.全31册之1-10.王圻.黄晟撰.潭滨黄晓峰重校.清乾隆时期槐阴草堂刊_页面_3571:人物十一卷,李鼻涕【1162x2004像素】
三才图会.全31册之1-10.王圻.黄晟撰.潭滨黄晓峰重校.清乾隆时期槐阴草堂刊_页面_3572:人物十一卷,李鼻涕【1162x2067像素】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4:张俞(白云片鹤)、莎衣道人

张俞(白云片鹤)

按《陕西通志》:白云片鹤,金明县人。为道士,自称白云片鹤。宋宣和初,游汴,见赵鼎大呼曰:中兴名相也。人惊异之。他日又遇鼎曰:吉阳相逢。后鼎绍兴五年为相。有重名,晚窜吉阳忽与白云相见。白云曰:忆畴昔之,言乎公将归矣。未几,鼎卒。

【顺便说一下:】

北宋有一位著名文人张俞(字才叔,号白云先生),不知与《有象列仙全传》里所写的“张俞,字叔才…为道士,自称白云片鹤)”是否为同一人?

这里也介绍一下《宋史》里记载的张俞(感觉他也是一位很有“道气”的“道儒”):

张俞,《宋史》作张愈,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祖籍河东(今山西)。

张俞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宋仁宗宝元初年(1039年),西夏事起,曾上书朝廷论边防事。因人推荐,经试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愿在家隐居。益州长官文彦博特别优待他,为其出资买得青城山白云溪唐人杜光庭故居安置,自号“白云先生”。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

张俞非常重视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率先创办“少愚书院”,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亲自教授。明代时改“少愚书院”为“子云书院”。著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宋史》记载:

【原文:】

张愈字少愚,益州郫人,其先自河东徙。愈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宝元初,上书言边事,请使契丹,令外夷相攻,以完中国之势,其论甚壮。用使者荐,除试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显忠而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以处之。丁内艰,盐酪不入口。再期,植所持柳杖于墓,忽生枝叶,后合抱。六召不应。喜弈棋。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疑,买石载鹤以归。杜门著书,未就,卒。

妻蒲氏名芝,贤而有文,为之诔曰:

“高视往古,哲士实殷,施及秦汉,余烈氛氲。挺生英杰,卓尔逸群,孰谓今世,亦有其人。其人伊何?白云隐君。尝曰丈夫,趋世不偶,仕非其志,禄不可苟,营营末途,非吾所守。吾生有涯,少实多艰,穷亦自固,困亦不颠。不贵人爵,知命乐天,脱簪散发,眠云听泉。有峰千仞,有溪数曲,广成遗趾,吴兴高躅。疏石通迳,依林架屋,麋鹿同群,昼游夜息。岭月破云,秋霖洒竹,清意何穷,真心自得,放言遗虑,何荣何辱?孟春感疾,闭户不出,岂期遂往,英标永隔。抒词哽噎,挥涕丸澜,人谁无死,惜乎材贤。已矣吾人,呜呼哀哉!”

张愈的代表诗作《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4:莎衣道人

莎衣道人

莎衣道人,南宋淮阳军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一带)人。姓何氏,避乱渡江,举进士不中。后出家为道士。初着白衣,衣破,以莎草联缉之,有患瘵者乞医,以草付之,服之旬日愈,世人谓之神。庆元六年(1200年)卒。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5:王文卿、李思广、罗晏、张虚白

王文卿

王文卿(1087-1153年),一名俊,字予道(一说述道),号冲和子,又被称为“王侍宸”。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道士,神霄派创始人。

据《临川盱江志》等书记载,王文卿生而神异,长而聪敏,自幼慕道,能诗善文,有“红尘富贵无心恋,紫府真仙有志攀”之句,告其父有方外之志。父殁,辞母远游。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王文卿渡杨子江,行野泽中,雨暝迷路,遇一异人,授以“飞章谒帝之法及啸命风雷之书。每克辰飞章,默朝上帝,召雷祈雨,叱诧风云,久雨祈晴则天即朗霁,深冬祈雪则六花飘空。或人家妖祟为害,即遣神将驱治,俱获安迹。”王文卿自得雷书秘典、飞章谒帝之法后,道法精深,屡显灵异,名闻江湖间。

宣和四年(1122年),徽宗遣侍宸董仲允(一说为道录董冲元)同本路监司守臣具礼延聘,候送赴京,赐馆于九阳总真宫。赏赐甚厚,皆不受。后封为“冲虚妙道先生”。宣和七年,加封“特授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等,未几,又敕加凝神殿侍宸等,授金门羽客封号。奉诏于广德宫行持南昌受炼司大法,拔度亡魂,旋加两府侍宸,“冲虚通妙先生”,视秩太中大夫,特进徽猷阁待制,主管教门公事,成为当时统领道教的领袖人物。父母叔妻弟皆得封赠。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乞还侍母,还山后怡神山水间。

南宋初期,王文卿大多隐居故乡南丰,著书立说,讲道授徒,仍以宏扬神霄道法为己任。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宋高宗诏书来召,推辞不赴。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八月,王文卿辞别县宰交游,于二十三日早起,作颂题棺木曰:“我身是假,松板非真,牢笼俗眼,跳出红尘。”颂毕,“隐化于县之清都观许旌阳炼丹之堂,其时雷震一声,师遂化去,弟子熊山人、平敬宗、袁庭植等,奉葬于鸟龟岗。”年六十。

王文卿著有《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一卷,采用问答形式,专论雷法,强调召雷役神,必须内修为要,至于奏章、符诀等,只不过是符术之末。

陶道人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 宋二》记载:

按《四川总志》:陶道人,黎州人。绍兴间,入狮子山采薪,遇异人,得道。与王画龙同时,所画龙,神异必有所阙,不然则随雷雨变化。陶每见王,辄以杖击之曰:此龙妖也。后俱不知所终。

李思广

宋时人。《仙鉴》卷五二、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字景渊,吉水人。放意山水间,得钱即易酒,或醉卧市中。宋徽宗政和四年来螺川,止习溪桥。有酒妪颇异之,每饮不问其值。一日忽死,体发热如生。妪召人葬之。后有自衡岳来者,为景渊致书谢妪。发其冢,独有空棺。

罗晏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方士部列传三 宋二》记载:

按《续文献通考》:罗晏阆州人,儿时牧山下,见二道人奕,晏舍牧观之,道士出囊中饼与之食,晏归家觉腹中如燎,因发狂累日。自是,惟饮水数日不一食;稍稍预言,祸福皆验。宣和中,赐号静应处士。张浚延至军中,晏曰相公勿恐。明日,虏退果然。加号太和冲夷先生。蜀人相传:寿至一百七十八云。

张虚白

张虚白,字致祥,北宋徽宗时人。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人。隶籍太一官道士。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一载,美髯须,性静重。自言前身乃武陵张白。通太一六壬、金丹秘术。宋徽宗时屡召见之,俾管辖龙德太一宫。虚白自少学医,治病者多愈。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召见于内廷。凡御前所印经典及三亭所积符药,尽赏赐之。官至太虚大夫、冲和殿待宸、金门羽客,出入禁中以玉牌为号。与林灵素、王允诚齐名。居龙德太一宫十余年。待召内廷,终日论道,无一言及时事。上甚器重之,金人南侵,陷虏四年,悉以神仙事之。金人再全睢扬,未几,旋卒。

出自: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页125。

宣和年间,金国人俘虏了辽国皇帝天祚皇帝,并派遣人来通告。之后宋徽宗宴请群臣,很高兴的对大家说,我们的宿敌大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虏了,大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就在大家都恭维的时候,只有张虚白道士听此消息后,摇头高呼:陛下,不得了了,你要亡国了,天祚皇帝在海上筑宫室等候陛下,已经很久了。

结果此话一出,宋徽宗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在意,若无其事的说:“张胡,你又醉了。”也可以说明,当时的道士的确荣宠至极。

当然,张虚白的话真的应验了。很快就发生了靖康之耻,首都开封被金人攻陷,宋徽宗真的成了亡国之君,还被金人俘虏到了五国城。

另有记载【古文】:

张虚白字致祥,邓州南阳人也,隶道士籍於太一宫。身长六尺,美须髯。性静重,通太一六壬术。留心丹鳌,遇异人得妙诀,自言前身乃武陵张白先生,其徒推武陵尸解年月及虚白诞生之时,若合符节。武陵平生好酒,有诗云:武陵溪畔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虚白亦善饮。宋徽宗知其道行过人,每召见,必饮数鱿,虽醉益恭。上爱之,俾管辖龙德太一宫。

宫中增饰四堂,日洪道、真学、会宾、隐真。又创诸庵,如超然、致道、运机,与十余小轩,皆宸翰榜之。悉横牌绢面,绿以古锦,幽邃华丽,甲於诸宫。虽被眷甚久,未尝少自矜耀。凡恩责无虚日。一日,快行六人异三朱函以赐,启封,皆麸金。拜受之际,无喜色,曰:此朝廷物,非道流所可用也。但藏之而已。

宣和末,夏大雷雨,宣和殿角枝三龙腾跃而去。上惊,召虚白问曰:得非怪耶?虚白曰:愿陛下修德以禳之。虚白少学医,病者求治,多立愈。上既内禅,钦宗召见,待遇尤厚。凡御前所印经典,及三亭所积符药,尽赐之,车载数日不绝。

金人犯阙,闻其名,搜访甚急。初得之,肩舆至南薰门,诸番争肩舆以行,悉以神仙事之,既陷虏四年,金人再至睢扬,游骑入城,天庆观道士皆奔走,金人止之曰:汝辈多异人,无敢伤也。因问道众识张虚白先生否,昨至吾境,忽一日褊谓诸酋领曰:某年月日吾当化去,汝俗行释氏荼毗法,道家忌之,幸得棺柩座深土中。至期果化。

虚白自遭遇,官至太虚大夫冲和殿侍宸金门羽客。出入禁中,以玉牌为号,侍宸之名九人,林灵姜、王允诚、徐知常、董南运、李得柔、王冲道、邵若愚、王文卿。金门羽客惟林灵姜、王允诚、虚白三人而已。居龙德太一宫凡十年,非宣召不出。有就见者,必闻,众宾礼见於堂上,未尝到权贵人门下。侍上前终日论道,无一言及时事,或问之,曰:朝廷事有宰相在,非臣等所知也。

(出自:《道医学堂丨历代道医记传之张虚白》)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6:魏二翁、罗升

魏二翁

宋时人。《仙鉴》卷五二:濮州雷泽(今山东濮县东南)人,世业农。乡父老自幼见之,状貌常如七十馀。身一布裘,手持蒲扇,曳杖而行。时时语人祸福。徽宗闻其名,遣使者召之,至其庐,但闻鼾声,不见其形,竟不能致。宣和初,尸解去,葬时举棺若空,启视之,惟有“藏头诗”云:“火田心主须防慎行方成后世传守坎离为要妙趋名利作忧煎程若识丹霞法路应归紫府仙。”(按:读时七字为句,句末一字兼为下句之首字。)◇按:此人与“魏一翁”应是一人,见该条。

罗升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 宋二》记载:

按《袁州府志》:罗升,宜春人,少贫,业屠狗。晚遇异人,授以方术。年几百。忽一日,辞亲戚,奄然逝。后有见升,卖药浏阳市中,寄书乡人归,乃其殁之。明日,时政和八年也。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6:罗升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7:刘益、武元照、孙卖鱼、梅志仙、范子泯

武元照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三十 宋二》记载:

按《绍兴府志》:武元照,萧山女子也。方孩时,母或食肉,即终日不乳,及菜食,乃乳,母异之。后长议适人,女不从。忽夜梦神人命绝食,及觉,遂欲不食。母强食之,则梦神怒曰:何违吾戒也。剖腹涤之,因授灵宝法,自是不复食,以符水疗人疾。绍兴十一年某月日,忽诣数十家聚话,后往其家访之,云:死矣。即诣之日也。

《浙江通志》记载:武元照,续文献通考:萧山女子,方孩,母或茹荤,即终日不乳,及菜食,乃乳,母异之。稍长,忽梦神告曰:“汝本玉女,坐累暂谪人世,可绝食”。及觉,欲不食,母强食之,又梦神怒曰:“违我戒”,剖腹涤之,因授灵宝法,以符水疗人。一日,诣数十家聚话,访之已死矣。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之六》里“武元照”一节有更多、更详尽的事迹。

孙卖鱼

宋朝楚州这个地方有个卖鱼的姓孙,人家都叫他孙卖鱼,这人说话有些灵异。后来越来越有名,皇帝知道了,就把他招到京师里,就住在宝箓宫道院里。有一天去陪皇帝坐着,什么也没带,就带了一个小蒸饼。久而久之,皇帝感到有点饿,这孙卖鱼就把这蒸饼拿出来了说,您可以吃点儿这个充充饥得啦。皇帝一看,心说你是怎么知道我现在饿啊?再一看,这蒸饼不是皇家吃的,身为一个皇帝怎么能吃老百姓吃的蒸饼呢?就没接过去吃。当时这孙卖鱼就说了:以后这都很难吃得上了。当时谁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谁知第二年,就发生了大事:皇帝被掠到北国,受苦受难,吃糠咽菜,真的就很难吃到民家的蒸饼了。

孙卖鱼,淮安人,同治《山阳县志》卷十二有其小传,云:

孙卖鱼者,尝酷暑卖鱼市上,遇道士,曰:“能饮我,鱼馁可活也。”(孙)则以斗酒饮之。(此后)剧与谈论,自言祸福辄应。

孙卖鱼是一个卖鱼的,因为遇到道士,就成了“言祸福辄应”的奇人。

叶梦得《避暑客话》里的说法近似于此:

近世有孙卖鱼者,初以捕鱼为业,忽弃之发狂……稍言祸福,无不验者……昼往来人家,夜则宿于紫极宫。

紫极宫是淮安的一处道观,《淮安府志》说它“在城(今淮安)西南隅”,“尝有神仙游于此”。

和山阳毗邻的涟水,还有一个张邋遢的传说,这个张邋遢近似于孙卖鱼,开始也是卖鱼的,后来在桥上见着八仙中的铁拐李,铁拐李从自己腿上揭下来一块疮痂,这个疮痂也能使“鱼馁可活”。

宣和年间,孙卖鱼曾被“召至京师”,“赐号"尘隐处士’”(同治《山阳县志》),《宋稗类钞》记载了他在京中的异事:

一日,(孙)怀蒸饼一枚,坐一小殿。时日高拜跪既久,上(皇帝)觉微馁,孙见之,即出怀中蒸饼云:“可以点心。”上虽讶其异,然未肯接。孙云:“后来此亦难得食也。”……明年,遂有沙漠之行。

同治《山阳县志》也有类似记载:

靖康初,尝居亳州太清宫,忽大哭,人莫之喻。或窃记其时,乃混为汴京陷日也。

能知道皇上肚子饿;能预知第二年皇上连蒸饼也吃不上,这就很神奇了。汴京沦陷,他在千里之外能有感应,“忽大哭”。

淮安关于孙卖鱼的遗迹,目前有一座等仙桥,又叫升仙桥,张鸿烈《淮南诗钞》说“(升仙桥)在治西驸马巷,俗传州人孙卖鱼于此升仙去,故名。”

其实河下镇还有一个干鱼巷,也是纪念他的。据说现在有人小时候曾亲见干鱼巷的石板路上有两个很深的桶辙,就是孙卖鱼当初留下的。

这个传说,有点类似于“王质观棋烂柯”的故事:

孙卖鱼在河下干鱼巷卖鱼,有一个小道童来买鱼,并且让他把鱼递到道童的住处。

孙卖鱼扔下桶提了鱼,跟着道童来到府市口一棵树下,道童拍拍树,树下就露出一个洞,进了洞走不远就来到钵池山,钵池山上的王仙老祖(王子乔)正跟一个道士下棋,王仙老祖身边有只白玉兔绕着一只石磨跑,跑一圈正好是一年,孙卖鱼没在意这兔子,一心看王仙老祖下棋。后来王仙老祖提醒他:我的玉兔跑了一百多圈啦,你还不回去?

孙卖鱼听了这话赶紧往回走,到家时才发现他的鱼桶早已在青石板上烂掉了,只留下两个深深的印辙。

(参考资料:杨海林《孙卖鱼考》)

逸闻:吕洞宾度孙卖鱼

宋钦宗靖康年(1126年),楚州有个叫孙卖鱼的人,炎热的盛会夏时节他在市场上卖鱼。吕吕洞宾遇见他,对他说:“你的鱼饿了,我可以饮活它。”说着就端来一杯酒往每条死鱼的口内滴了一点酒,然后又与孙卖鱼交谈,直到傍晚才离去。孙卖鱼再看那些本来已经死掉的鱼,此时居然全活过来了!孙卖鱼也从此能够通晓古往今来之事,还能为人预测吉凶祸福,每次都非常灵验。后来他进入钵池山中不再出来。

云槎诗曰:物有死生本不奇,神仙施法转天机。楚州市井人无数,妙道独传孙卖鱼。

【提醒:】

吕洞宾度人,以及“八仙”的故事与古画,详见文末链接。

梅志仙

宋时人。明·王世贞《列仙伞传》卷七:檀州(今北京密云)人,修道黑山二十馀年,遂能出神远游。有无根柏一株,使其徒栽之,即见茂盛。年九十馀端坐而化。

范子珉

名或作子泯。宋道士。处州人。嗜酒落魄。谈人意外事,多奇中。善画牛。后端坐而逝。

《杂诗·道人范子珉》(作者:曹勋,宋代)

道人范子珉,隐迹朝市端。笔墨作峰岭,气象争巑屼。

稍变烟云态,便觉风雨寒。鹤举忽冲霄,大罗得遐观。

《夷坚丙志卷六 范子珉》记载:

【白话译文:】

处州(今浙江丽水)道士范子珉,嗜酒如命,生活落魄。起初范子珉从雁荡山游天台山,继续北上前往会稽山,途中得到一块异石。范子珉将异石当成宝贝,把玩良久,爱不释手。后来异石被同行的道士偷去,范子珉因此若有所失,语无伦次,谈论他人的不祥之事,往往应验。

范子珉善于绘画,为别人画烟江寒林,非常精妙,而最擅长画牛,浙东人因此称呼他为“范牛”。但是范子珉喜欢玩弄粪便,有时捧在手中,有时抹在衣服上,有时放在头顶,有时涂在神像上,有时抓一把粪便在人家墙上写字,然而他也不觉得脏臭。

范子珉向人乞讨钱粮,说要多少就要多少,别人给的多一点或少一点,他便扔掉不要,他得到的钱粮大多投进了粪坑里。

青田县县吏留光死后,埋在城隍庙前。第二年,留光的坟墓被雨水冲毁,露出棺材一角。范子珉路过城隍庙,捡起一枚瓦片敲着留光的棺材说:“你不要悲伤烦恼,三日后会有亲人来陪伴你!”当时留光的弟弟留矩也是县吏,三日后突然死去。留矩的子女都很年幼,同僚们帮忙料理后事,将留矩葬在留光的坟墓旁边。

遂昌县(浙江丽水县名)的叶道士,在山间结庐隐居,范子珉前去拜访他,中途迷了路。恰巧范子珉遇见叶道士的弟子,于是向他问路。弟子担心范子珉打扰师父清修,于是欺骗说:“往左走。”左边通往悬崖,无路可走,范子珉也知道,于是举手指着弟子说:“你自己去走左边吧。”然后范子珉从其他道路来到了叶道士居住的草庐。

叶道士想让弟子准备食物招待范子珉,但等了很久弟子也没有回来。范子珉告诉叶道士其中缘故,于是叶道士亲自去寻找弟子。只见弟子正端坐在大石头上,神色痴呆,叶道士连呼数遍,弟子才醒来。

后来,范子珉来到婺州(浙江金华)的赤松观,他看见谁都欺负,整天喝一斗多的酒,在市面上买来牛肉,就在道堂里煮牛肉,煮完了以后大吃大喝到醉饱,躺那儿就睡,大小便都不禁,弄的满地都是。醒后慢慢起身,还是用手把粪便捧起,十个手指沾满粪,印在墙上,满屋的人都走了,不理他,也没人跟他计较,只能等他出去后,大家再打水把墙洗干净。

【注:】这一段与《水浒传》里“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情节很是相似!

赤松观的陈乐天唯独特别讨厌范子珉,经常当众辱骂、斥责他。范子珉既笑且怒地跟他说:“你竟敢诋毁我!”说完话,范子珉跑到三清殿下,多次下拜,嘴里念念叨叨,好像在念咒,最后一甩袖子出去了。过了两天,陈乐天竟然无疾而终。从此以后,赤松观的道士们对范子珉特别恭敬。

赤松观前有条小溪水,以前溪水上没有桥,人们过溪水很麻烦。后来有个姓施的道士和他一个弟子掏出自己的钱,要建一座石桥,工人、材料准备好了,准备开工。范子珉跟他说:“你别干这事儿,修这个桥对你不利!”施道士说:“我是自掏腰包为大家办事,有什么不可以呢?”石桥最后还是开工了,范子珉也不强迫制止,他笑着说:“如此也很好,我正好有两个红盒子准备送给你,就当我的赞助吧!”施道士恭敬地表示感谢,说:“好!”但他不知道范子珉说的“红盒子”指什么。后来,范子珉又来了,什么都没带,施道士说:“你要拿的红盒子在哪儿呢?”范子珉说:“我既然已经答应你了,肯定不会胡说的!”三个月以后,桥建好了,但这两个道士竟然相继死掉,工匠后来真的抬来了两口红棺材,把两个道士装殓了。

朝廷责成太尉成闵贬居婺州,范子珉去拜访他,两人正聊着,外面有人报告:“潘承宣(承宣使,官职名)来了!”成闵一听,赶紧出迎,范子珉劝阻说:“你不要见他,见了他,你恐怕会大祸临头!”成闵有个儿子娶的是秦国大长公主(北宋哲宗皇帝的女儿)的女儿,也正是这位潘承宣的妹妹,因为这层姻亲关系,成闵还是把潘承宣请进来了。落座以后,范子珉说:“祸事来了!祸事来了!赶紧派人去买纸钱,再把你们夫妇的衣服取来,我替你们两口子禳灾解祟!”成闵赶紧吩咐下人按范子珉的要求去办。范子珉焚香念咒,把衣服和纸钱一起都焚化了。

没过多久,秦国大长公主去世了,成闵夫妇去吊唁,这一去两人都得病了,成闵夫人在一片素帐中突然得了急重的风涎(痰把肺给堵上了),当时就不省人事了。成闵则是狂闹肚子又得痢疾,情况危急,两人勉强给抬回家来了。没过多久,成闵平安了,但他夫人折腾了一年时间,身体只是略有恢复。后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范子珉当时要夫妇二人的衣服做法,下人们手忙脚乱中,拿了两条成闵的裤子,没拿他夫人的衣服。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钱竽做缙云(浙江丽水县名)太守,范子珉从衢州(浙江)到缙云来拜访钱太守,见面后,他说:“我欠你四轴画,所以过来补偿!画完我就走!”范子珉当即作画。画完以后,人们发现,他已经死了。人们给范子珉收殓起来的时候,在席子上发现一片纸,上面写了一句话:“庚申日天地诏范子珉。”说明范子珉去世的这天就是庚申日。

故事的讲述者叫陈天与。

【注:】成闵,当时朝中重要将领;潘承宣的父亲叫潘正夫,是北宋的一个驸马爷,妻子就是秦国大长公主,算是宋高宗的堂姐;承宣使,算是一个武职,等同于节度使的副手。

【范子泯画牛】

范道士,名范子珉,五代人。善淡墨画白果,尤工画牛及禽鸟。尝于台州天庆观壁绘牛及禽鸟,人称其妙。原诗有注:“道士处州人,号范牛,中年狂颠,人传其得道。此图自称中兴道士范子珉,盖未颠时所作,尤为精妙。”

范成大的《题范道士二牛图》题画诗

西畴涤场净无尘①,原头远牧秋草春②。一牛疾行离其群,一牛返顾如怒嗔。

目光炯炯狞而驯,点缀毫末俱逼真。不颠不狂笔有神③,妙哉吾宗散仙人④!

【注释】

①涤场:清扫场地。②原头:原野。③笔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吾宗:诗人与画家同姓范,故称。散仙人:喻放旷不羁之人。

【评说】

本诗选自范成大《范石湖集》卷二四、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一○七。

这是一首既有对画面实景的描绘,又有对画及画家品评、赞赏的七古题画诗。

诗的前两句描绘画面背景:西边的打谷场刚被清扫过,看上去一尘不染,牧人在秋草如春的原野里放牧牛群。三、四两句写画中二牛,这是画面的主要内容。画中一牛正快速奔跑着离开牛群,另一头牛回过头来瞪视着它,好像对它的离群行为表示愤怒。二牛一动一静,神态各异。“目光炯炯狞而驯”一句生动传达出画中二牛之“神”。“画家画兽,必以眼鼻蹄踠为本”(《圣朝名画评》),其中又以眼为首。此处画家正是抓住二牛的眼神,以“目光炯炯”、“狞”、“驯”几个字词十分逼真地画出牛的眼神。因而诗人对范道士“点缀毫末俱逼真”和“笔有神”的高超画艺大为赞赏,称颂范道士画牛既能绘其形貌,又能求其精神、筋力,“神”托“形”以体现,形神俱佳、合二为一。诗的最后一句,诗人不但以自己和范道士同宗为荣,且对其放旷不羁、不求荣达的个性也极为欣赏,称其“妙哉”。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8:范子泯;武志士、萨守坚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9:武志士、萨守坚

武志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列传二十九 宋一》记载:

按《广西通志》:武志士,修炼于来宾之武禅山,每出赴斋供,即架青布,幕为桥。去五七里远至市,廛人见而奇之。越数年,道成。宋皇祐初,白日上升。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9:武志士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79:萨守坚

萨守坚

又称萨真人,自称“汾阳萨客”,道号“全阳子”,秦州长道县(今甘肃省西和县)人。宋代著名道士,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萨守坚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于是弃医访道。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三师当时匿名各授一法与萨守坚,一为咒枣术,一为扇疾术,一为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萨守坚后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复生。

萨真人以道法内炼、苦行修戒著称,其有诗云:“道法于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明代邓志谟撰写有小说《萨真人咒枣记》。

明成祖,册封萨守坚为“崇恩真君”。相传王灵官是萨守坚之弟子、护法神。

萨守坚又谓自得诀之后,殷勤苦志,所以发白反黑,齿落更生,“年几三余,视听不衰,筋骨愈固,其诸效验,一如师言。”又得师授,“故以诸阶大法,罄竭相传”,并告诫曰:“子当利物济人,积功累行,庶得诸天拥护,魔王保迎,易于成就。”

萨守坚晚年寓于泉州(在今福建南部),以道术名世,从之游者数百辈,故在南宋、元代影响颇大。

明臧懋循编《元曲选》中有《萨真人夜断碧桃花》剧本《楔子》之外共四折,讲东京(洛阳)徐端有二女:碧桃、玉兰。碧桃许张硅之子张道南,两家相邻。张道南因笼内白鹦鹉飞出,飞到徐家园中,越墙去找,因而得见碧桃。徐端夫妇因此责骂碧桃,碧桃即气死,埋在园中。三年后道南中状元,碧桃之魂与道南相会。久之,道南病,医药无效,家中以为有邪魔着身,请萨真人来看。萨真人勾来碧桃的魂,伺明了缘由,令碧桃借尸还魂,“夫妻重配,父母团圆”。剧中的萨真人讲天性,通人情。

10.7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杂剧一卷(元)不着撰人(1)。元曲选图.2册.218幅.明万历时期刊本_页面_110【1259x1942像素】
10.7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杂剧一卷(元)不着撰人(2)。元曲选图.2册.218幅.明万历时期刊本_页面_111【1257x1937像素】
有象列仙全传.九卷.明.王世贞辑次.明万历时期汪云鹏校刊本_页面_280:萨守坚、冯观国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