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谱写出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歌。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高校师生中全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尤其是深入开展党史教育活动,极为必要,意义重大。
一、谁在讲——教师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思政教师是讲好党史的关键一环,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党史故事的传播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培养优良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性。目前最为紧迫的是,高校上下要迅速掀起研读党史的学习浪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广大党员师生要迅速补上党史研读不熟、不透、不深的理论短板,集中研读。
(资料图片)
其一,信仰坚定。高校思政课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则是主阵地的“先锋”,因此必须让信仰坚定的人讲信仰。四有教师是选聘教师的标准,要切实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追求,将愿意投身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之中的优秀教师吸纳到宣讲的理论队伍中来。“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通过党史理论学习,使教师深刻体会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不忘初心使命,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教师必须提高思想站位,以理想信念为基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自己的坚定信仰引领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
其二,学识渊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必备条件。思政课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决定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理解来说存在一定难度,而党的理论又在不断创新,教师若是固守已有的知识,必定无法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新时代高校思政老师在知识的涵养上必须突破原有专业的拘囿,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搭建起“铸魂育人”的深厚功力。思政教师作为党史故事的传播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广泛学习以充实自己,才能把晦涩的知识讲透彻,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学生醍醐灌顶。
其三,理论深厚。理论功底深厚才能充分发挥党史领学人的作用。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争做党史学习的表率。首先要加强对党史文献及著作的学习,扎扎实实读原著,原汁原味学党史。通过读原著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主动挖掘党史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其次,教师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形成体系,将学到的新思想、新观点转化为教学实践,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
二、讲什么——内容是王道
讲好党史理论,就要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关键之处在于: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习“四史”,在历史的大视野中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应当自觉去寻找三个“为什么”的正确答案。答案找到了,内心坚信了,才能真正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多么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
其一,讲好三重逻辑。这就是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三重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三部曲不是孤立和割裂的,而是与实现中国梦、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关联的。讲好三重逻辑,能够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现我们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贯穿于这三部曲的始终,并且始终居于“导演”角色,其角色不容替代。三重逻辑的实现,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极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二,融入两种元素。一是河南元素。河南文化历史悠久,“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近代以来,充满爱国斗志的中原儿女,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漫漫征程中,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留下了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迹。无论是熔铸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别山精神,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火热的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中凝聚成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一座座精神丰碑,是一个个资源宝库,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要充分融入河南红色文化,使之成为铸魂育人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校本元素。通过参观校史馆,深入挖掘本校党史文化资源,学习本校历史文化沿革,引领广大师生自觉投身党史文化的学习,增强党史文化的真实感,使学生感受到党史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要将校本文化自觉融入教材和党史宣讲中,以校本文化为载体,带动党史文化的学习。
其三,达到一种效果。核心就是“铸魂育人”。铸什么“魂”、育什么样的人,这是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不能有一丝偏离的主题。“四史”教育归于一点就是要夯实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厚植青年大学生的报国志,增进和培育他们的理想信念和高远追求,让他们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滚滚浪潮中。通过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广大青年要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实际行动体现责任担当。
三、跟谁讲——精准聚焦学生
高校党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体是青年大学生,精准聚焦于受众,做好学情分析。研究生、本专科要有区别,专业要有区别。深入推进党史理论与育人相结合,实现党史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的内容要走心、入脑,在话语频道上要与受众实现同频同振,切实提升思政课程和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和育人功能。为此,有三个思考:
其一,精心制作课件。图像化的时代,精良的课件是吸引和提升学生抬头率的技术要求。与传统板书相比,课件通过音频和视频相结合,为学生展现生动形象的党史人物及党史故事,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课件要有时代感,课件中要注入时代的元素,使党史常讲常新。也可以将经典书籍、人物事迹、革命遗迹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穿插到课件中,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对于那些没有读过经典文献、没有参观过革命纪念馆的学生来说,制作精良的课件是他们学习党史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
其二,精心布局内容。党史教育不仅能够传播历史知识,更是党的价值观念及政治导向的重要传播渠道。党史要讲活,就要让故事动起来、人物活起来、思想性“透”起来。宣讲时,授课老师要专题教学、深度挖掘、巧设内容、旗帜鲜明、有理有据、以理服人。比如,历史人物是党史的创造者,教师可以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进行党史教育,通过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了解他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形成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也可以讲述平凡人物为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如为了国家脱贫事业而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一线的黄文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等,使学生感受到不仅英雄人物能够创造历史伟业,平凡人也能创造光辉的业绩,从而达到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
其三,精心设置问题。体现鲜明的问题意识,旨在解决学生的困惑点和疑难点,打通学生们对政党和制度认同的节点。比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确立、抗战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各自表现和地位、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等等,都需要在“四史”尤其是党史教育中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实,党史教育必须立足实际,实现党史与现实相结合,从历史中启迪智慧,找到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的答案。随着国门的不断开放,西方价值观的传入,“中国崩溃论”、“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具有鲜明政治意图的价值观念也在伺机传播,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困惑。党史教育要注重解决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充分挖掘党史故事背后的价值,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四、怎么讲——创新宣讲形式
其一,内容创新。深度契合地域特色。宏大的历史叙事要与河南丰厚的文化资源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党史的独特价值意蕴才会得以更好展现,才会让学生在知情意行中得到价值观的锤炼和升华。学校层面要充分利用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对应的河南红色文化资源,设计红色文化系列课程,开展相对应的党史故事主题教育活动,把悠久的中原文化和多元的红色文化原汁原味地搬进校园。还要实现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有机嵌合,解读好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让其“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价值底蕴与河南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衔接起来,实现讲好老家河南的历史故事与弘扬河南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
其二,方法创新。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传统思政课党史教育往往采用理论传授、口号宣传等方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果欠佳。新媒体时代,要讲好党史,就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紧跟时代潮流,搭建具有网络特色的红色文化展示平台。做好党史文化宣传,深入推进网络与党史文化的有机融合,可以借助抖音、微博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平台,创作出温暖人心的作品,将书本内容生动化,使党史故事活起来。同时,教师要注重话语表达,构建师生共通的话语体系。当前,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是网络原住民的一代,传统话语体系难以为他们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将严谨、深奥的党史故事讲透彻。
其三,思路创新。内外联动、校内外相结合。校内方面,通过校史参观、党史竞赛、诗歌朗诵、话剧、党史微视频、我是党史领学人等多元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广大学生在参与中体悟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课后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圣地和红色文化纪念馆,走出校园,通过“行走课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地教学。置身于红色文化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先辈们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整合校内外党史文化资源,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培养时代新人离不开党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这对党史融入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实现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学史明理,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把握;坚持学史增信,引领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学史崇德,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坚持学史力行,引领学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青春力量。
【作者:范益民 范迟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提升路径创新研究》(编号:232400410137)阶段性成果】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